太傅,古代官職。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擔任太傅,為朝廷的輔佐大臣與帝王老師,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到了漢末三國時期,太傅和大将軍、大司馬并稱為“上公”,成為地位最高的三個官職。比如大家熟悉的司馬懿,就曾在曹魏官至太傅。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袁隗,則是東漢末年的太傅,并且他還協助董卓廢立皇帝。
一
具體來說,袁隗,是袁湯之子,袁成、袁逢之弟,出身汝南袁氏,在年輕時就擔任顯要職位。袁逢、袁隗兄弟都在漢朝擔任過三公,而袁隗擔任三公在袁逢之前。不過,在東漢後期,袁隗兄弟外結英俊,内附宦官。當然,這也是因為宦官确實掌握了東漢大權,這迫使袁隗等士族也不得不低頭。
根據《後漢書》等史料的記載,中常侍袁赦(一作袁朗),是袁隗的族親,在宮中擔任顯要職務,袁赦因袁逢、袁隗世代為宰相,對他們格外尊敬,為他們當外援。正是因為和宦官深度綁定,這促使袁氏在朝中貴寵無比,富侈過度,與其他公侯家族不同。
建甯年間,崔寔去世,大鴻胪袁隗為他樹碑,稱頌他的功德。熹平元年(172年)十二月,大鴻胪袁隗擔任司徒,也即正式位居三公了。熹平五年(176年)十月,袁隗因久病而被策免。光和五年(182年)六月,太常袁隗再次擔任司徒。
二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這場起義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東漢王朝的滅亡程序,也讓朝廷内部的鬥争更加激烈化。當時,豫州刺史王允因為把中常侍張讓賓客寫給黃巾的信傳給朝廷,得罪了張讓。後來,王允被朝廷以檻車徵回京,交由廷尉治罪。
對此,袁隗與何進、楊賜共同上奏漢靈帝,以此為王允求情。中平二年(185年)二月,司徒袁隗再度因久病而被罷免。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劉宏去世,漢少帝劉辯繼位。考慮到袁隗的出身和資曆,朝廷将袁隗升任太傅,與大将軍何進參錄尚書事。因為漢少帝年幼,是以二人共同輔政。
但是,大将軍何進因為謀劃誅殺宦官,卻提前走漏了消息,是以被宦官殺害。何進被殺後,他的舊部起兵報仇。袁隗與其侄袁紹矯诏召宦官任命的司隸校尉樊陵、河南尹許相前來,然後将他們斬殺。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雖然一開始向宦官低頭,但是,在士族和宦官的火拼下,袁隗以及袁紹、袁術等人還是統一了立場,也即堅定地站到了宦官的對立面。
同年,董卓進入朝廷,把持朝政。董卓商議廢掉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先把這事告訴袁紹,結果遭到了袁紹的激烈反對。被袁紹激怒的董卓,差一點就要殺掉袁紹。當然,考慮到汝南袁氏的根基和實力,董卓還是克制了沖動。之後,董卓把打算廢帝的事情告訴袁隗,袁隗表示同意。
三
董卓廢掉劉辯之日,袁隗親自解下了劉辯的玺绶。正是在袁隗等大臣的協助下,董卓順利改立劉協為皇帝,也即漢獻帝。當然,袁隗并非真的為董卓效力,隻是對方執掌兵馬,自己無法正面相抗衡。
初平元年(190年),袁隗之侄袁紹、袁術皆起兵于關東,讨伐董卓,董卓下令遷都長安。不過,讓袁隗沒有想到的是,袁紹、袁術起兵後,董卓沒有投鼠忌器,反而動了殺心。同年三月戊午日(5月10日),董卓指使司隸校尉宣璠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身在京城的袁氏男女二十餘人(一作五十餘人)全部收捕下獄處死。
更加過分的是,董卓派人把袁氏男女的屍體全部埋在青城門外東都門内,而加書焉。之後董卓又擔心有人會盜取,于是讓人把他們的屍體送到郿縣藏起來。對此,在筆者看來,董卓此舉,無疑讓他徹底得罪了士族,也即導緻其在東漢朝廷樹敵衆多。此外,到了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呂布除掉後,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将埋葬在郿縣的袁家人遺體挖出改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