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台二十八将,是指在漢光武帝劉秀麾下助其一統天下、重興漢室江山、建立東漢過程中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二十八員大将,東漢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莊在洛陽南宮雲台閣命人畫了28位大将的畫像,稱為雲台二十八将。其中,就筆者今天要說的鄧禹,位列雲台二十八将之首,堪稱東漢第一開國功臣。
一
具體來說,鄧禹年輕時遊學長安,與劉秀交好。王莽篡奪皇位後,西漢爆發了大範圍的起義。等到更始帝即位,豪傑們多舉薦鄧禹,但是,鄧禹不願意投靠更始帝。到了公元23年,鄧禹聽說劉秀安定河北,就驅馬北渡黃河,追随劉秀到邺縣。是以,對于公元2年出生的鄧禹,在21歲時就開始跟随劉秀了。
面對前來投奔的鄧禹,劉秀大悅,是以令左右的人稱鄧禹為鄧将軍。讓他住宿在帳中,共同商定政策計劃。鄧禹不僅向劉秀推薦多位合适的人才,還與蓋延等人擊銅馬于清陽。蓋延等人先到,結果被銅馬軍所困,鄧禹進兵與賊戰,把銅馬軍打敗,活捉了他們的大将。從劉秀追擊銅馬軍到蒲陽,連戰連勝,北州大緻平定。
公元24年(更始二年),劉秀估計長安将來必為赤眉所破,想趁機奪取關中。于是,劉秀拜鄧禹為前将軍,率領兩萬兵馬前去争奪關中。公元25年(建武元年)正月,鄧禹首戰告捷,并包圍了安邑。不久之後,鄧禹大破王匡軍,平定了河東等地。
同月,劉秀已在鄗邑(今河北省柏鄉縣)即帝位,派使者持節拜鄧禹為大司徒。在漢朝曆史上,因為丞相經常廢置,是以大司徒取代了前者。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鄧禹24歲的時候就官拜宰相,這足以展現出他在劉秀心目中的地位。
二
河東平定後,鄧禹繼續朝關中地區前進。因為進入長安的赤眉軍殘暴掠奪,百姓不知所歸。是以,得知鄧禹前來的消息後,關中的百姓都望風攜老扶幼迎接鄧禹軍隊。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鄧禹前往長安,駐軍昆明池,用酒食大宴士卒。
公元27年(建武三年)春,鄧禹率部至湖縣(今陝西潼關東),邀馮異共同迎戰赤眉軍。不過,在這場戰役中,鄧禹卻吃到了敗仗,隻帶24騎逃歸宜陽。鄧禹是以戰失利,引咎交上大司徒、梁侯印绶。數月後,拜右将軍。
公元28年(建武四年)春,鄧禹與複漢将軍鄧晔﹑輔漢将軍于匡在鄧州擊敗延岑,鄧禹追至武當,再破其軍,延岑逃往漢中,部衆都投降。對于遭到重創的鄧禹,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很快就重新振作起來,并幫助東漢王朝取得了勝利。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劉秀加封功臣,封鄧禹為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縣。光武帝因鄧禹功高,又封其弟鄧寬為明親侯。在立下赫赫戰功後,鄧禹還因為行為忠厚淳樸而且周密,服事母親非常孝順而聞名。并且,鄧禹整饬家規,教養子孫,不修私産不謀私利,這促使其更加獲得劉秀的尊重。
三
最後,東漢初期,劉秀治國采取“退功臣而進文吏”的政策,但鄧禹依然能夠參與朝政。公元57年,劉秀死後,其子漢明帝劉莊即位,對鄧禹這位功臣非常敬重,将其“拜為太傅,進見東向,甚見尊寵”,在排定雲台二十八将次序時,鄧禹位列第一。
永平元年(58年),鄧禹病死,時年57歲。鄧禹雖死,但是他所在的家族卻更加輝煌,也即鄧禹兒孫們成為朝廷顯貴,東漢有許多位公主都嫁到了鄧家。到了公元782年(唐建中三年),禮儀使顔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
此外,蜀漢車騎将軍鄧芝、曹魏侍中、尚書鄧飏、前秦車騎将軍、真定郡侯鄧羌等,都是鄧禹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