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建國之初,劉氏子孫滿門。自劉邦高祖起家,一路披荊斬棘,終于鳳還朝陽,有了屬于自己的江山社稷。後人紛紛封侯拜相,權傾朝野。可是随着王朝更疊,皇統愈來愈遠,劉氏諸侯逐漸失去了争奪大統的信心和動力。
比如劉虞,乃劉秀的曾孫,世代掌管幽州大權。幽州重鎮北方,連年征戰苦戰,劉虞親自督陣,建立汗馬功勳。每當袁紹、曹操等人暗中觊觎幽州,劉虞總是出其不意,先發制人。然而每逢對敵,他便止步于保家衛國,從未想過奪取更大的權力。
另一位劉繇,世居揚州,乃漢初封王劉肥嫡親一脈。揚州沃野千裡,民富物阜,劉繇坐擁重兵,家财萬貫。他對現狀十分滿足,沒有任何大志向,終日沉浸于吃喝玩樂之中,對朝政軍國根本敬而遠之。就連劉繇的宗室陳王劉寵,到了征讨黃巾時刻也死于袁術之手,無人出面相救。
劉表亦是漢景帝宗親,封守荊州。他本是個不錯的将才,年輕時有着一腔報國救民的抱負。可是面對李傕、郭汜等人在長安肆虐,他卻選擇低頭屈服,獲賜荊州牧之職。從此養尊處優,沉迷酒色,日夜開馔玩樂,終日無所事事,絕口不談複興大夢,與劉秀、劉邦的奮鬥精神背道而馳。
劉氏諸侯前路渺茫,大都缺乏雄心壯志,安于小富小榮,無心一鳴驚人。先祖光輝與皇統漸行漸遠,他們失去了報國精神和複興決心,這注定了他們最終的失敗和沒落。
劉氏諸侯大多隻知今朝權力尊榮,卻未曾放眼未來,有什麼宏偉藍圖。他們整日沉浸于眼前的榮華富貴,短視近利,對未來根本無所作為。
比如劉繇執掌揚州之時,正值群雄割據、戰火紛飛。然而他對此熟視無睹,固步自封,隻知勒索百姓,囤積私财。即便有袁紹、曹操等人來犯,他也置之不理,對家國存亡毫無概念。最終揚州告陷,他的富可敵國一夜歸于塵土。
劉表雖掌荊州大權,然而上了年紀後卻昏庸無能,終日貪戀酒色人壽,軍國大事竟全然抛諸腦後。他不思打理軍政,把所有重任都丢給了幾個小吏和家将,自己隻知美色陪伴,每每醉生夢死。由是政出多門,人心漸離,疆土淪陷。
劉璋在益州更是徹頭徹尾的昏官。一手好牌打了水漂,縱容家人驕奢淫逸,官吏貪腐敷遍,州縣黎民皆在水火之中。即便有張魯出面規勸,他也置若罔聞。最後竟讓董卓的舊部笮融打下了益州,自己更是逃之夭夭。
諸侯們還普遍存在貪贓枉法、黩貨殘渣的行徑。劉虞大權在握,竟在幽州行苛政猛于虎,将民脂民膏盡數收為私有。劉繇同樣貪得無厭,他在揚州時期囤積了無數房産田園,連大臣都自愧不如。即便内憂外患頻頻叩門,他們也置身事外,無視國之将興,隻知沉淪享樂。
劉氏諸侯無能昏庸,自我裹足,短視近利,這終将他們的權力導向覆滅。飲酒作樂、昏庸無為,自然無力阻擋更強大的對手崛起。天下興亡,榮辱與共,他們卻視而不見,最終被有識大将一一取而代之。
劉氏諸侯雖掌管重鎮大權,但由于世襲制度的缺陷,家族内部時有裂痕。皇權世襲注定會讓子嗣們為了争奪繼承權而互相傾軋,這嚴重拖累了整個家族的發展。
劉繇在揚州的時候,他的叔伯劉謙就極力想奪取揚州大權,兩人戰火不斷。後來劉謙雖死于曹操之手,但揚州危機重重,戕害了劉繇的根基。劉表在荊州時,他的妹夫吳景就窺觑他的地位,兩人鬥得你死我活,荊州自然陷于分裂和動蕩之中。
除了兄弟阋牆,叔侄間的權力争奪更是家常便飯。劉備和劉璋就是一對你死我活的冤家。劉璋鎮守益州,權欲熏心,處處想除掉從叔劉備。後來劉備被張魯逼出益州,兩人戰火重重,白白消耗了家族的力量。劉繇的侄子劉岱也聯手袁紹,策動軍閥之争,揚州幾乎陷入全面内戰。
權力之争更是爆發在王位繼承上。劉虞去世後,他的兒子劉保想繼承幽州大權,卻遭到其弟劉肥的強烈反對。兩兄弟失和大戰數年,結果雙雙身亡,幽州被草芥奪去。劉表臨終前也沒有指定太子,導緻他的幾個兒子遂開始火并,最終把荊州拱手讓給了曹操。
家族内鬥實在是劉氏覆亡的一大禍根。他們缺乏族規族紀,權力之争無休無止,導緻家族力量四分五裂,任人宰割。即便先祖蔭庇,也難逃覆滅的厄運。
在四大劉氏家族中,劉先主的行為實在是最為不齒。他的祖上本是漢昭帝嫡親,在京師掌有重權。可惜劉先主生性叛逆,竟然背信棄義,與王莽鼎力合作,最終推翻了漢朝王朝。
劉先主為了暴富,公然撕毀了劉氏家訓,毀壞了先祖遺志,不惜勾結外戚,誅殺了劉家其他宗親。可以說,他是劉氏家族從這一脈走向滅亡的根源。後人對他有"背刺親族"的罵名,确實是罪有應得。
劉氏宗室中還出現過如陳王劉寵這樣的亂賊。劉寵生性頑劣,年少時就做下了無數傷天害理的事。當黃巾起義爆發後,他竟然公開叛變,與黃巾軍陣營裡應外合。
當時黃巾軍頭目尚在雍州作亂,劉寵卻派出大軍前往扼殺袁紹、曹操等官軍。結果遭到了袁術的狙擊,不但傷亡慘重,他本人也被殺害。這一場背信棄義的叛亂,無疑給整個劉氏家族抹上了黑鍋。
即便在諸侯中,也出現了如劉璋這樣昏庸至極、作惡多端的亂臣賊子。劉璋鎮守益州,竟縱容家人驕奢淫逸,作威作福。當董卓的軍閥笮融攻陷益州時,他隻知逃之夭夭,對手足百姓視若無睹。
劉璋的無能昏庸,徹底摧毀了益州的軍民信心。很快笮融就攻陷了黔中,劉璋也從此銷聲匿迹。他孤陋寡聞、昏庸無道,成為劉氏家族衰敗的一記重錘。
身為皇室宗親,理當扛起振興大任。可是劉氏宗室中竟出現了如此多的亂賊敗類,讓整個家族遭受重創。他們罔顧家訓,大逆不道,最終一一受到應有懲罰,也加速了家族的滅亡。
劉氏諸侯固然家世顯赫,但由于内鬥不止、驕奢淫逸,他們的家底和實力已經大不如前。曹操、袁紹等人趁虛而入,合圍這些昔日權貴并不難。
劉繇在揚州時節節敗退,僅存的家資幾乎全部耗盡。再加上内讧不斷,劉繇的叔伯劉謙更是勾結了曹操等人,揚州的覆沒也就不足為奇了。劉虞家族本是北方大姓,可由于子孫們世代驕縱,家道中落,連幽州都守不住。
更為緻命的是,幾大劉氏家族彼此孤立,缺乏互相援手的默契。面對曹操、袁紹等人的進犯,他們完全無力求援,隻能任人宰割。
劉備當年曾希望能得到劉表的支援,卻遭到了決絕的拒絕。後來當劉表子嗣們内鬥不休時,卻也未見其他宗族伸出援手。劉虞父子在幽州獨自抵禦曹操,也未獲得其他家族的任何軍援。最終四分五裂的局面,隻能導緻各個覆滅。
四大劉氏家族更是互相傾軋,内讧不斷,給了外人可乘之機。如劉備和劉璋在益州時就鬥得你死我活,又有劉寵這樣的亂臣叛賊插手其中,難怪笮融很快就攻陷了益州。
劉繇則是被曹操的親信劉謙徹底出賣,家族基業盡喪。劉虞在幽州也未能得到兄弟們的相助,隻能任由曹操吞并。實在是自己人自己作梗,緻使家族根基日漸削弱,四面楚歌。
劉氏諸侯宗親雖多,家族遍布大半個中原,可由于昏庸無能,加之節節敗退,最終隻能面臨被李佯世家取而代之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