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嘻嘻 編輯 | 山月後院、上善若水
命運似乎很喜歡跟人開玩笑。
有時候,命運的玩笑好似雷霆,震得人失魂落魄;有時候,命運的玩笑又是機會,讓你審視自己,涅槃重生。
原本按照各自現有的生活軌迹,平穩前行的兩個家庭,卻突然得知自己撫育的孩子,被“無法查明”的原因錯換了。
面對血緣、親情、養育之情,他們該如何抉擇?憤怒、不甘、糾結……複雜的情緒該如何化解?
《如父如子》這本書,通過講述主人公野野宮良多,在經曆“錯換孩子”的命運玩笑。
從隻顧自己的感情,意圖取得2個孩子的撫養權,到經曆系列事件後,釋懷了自己童年不幸遭遇的傷痛,最終做出血緣與感情抉擇的故事。
這本書圍繞着三個主題,引人深思,分别是:
終我們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的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超脫血緣的,是割舍不下的日複一日相處的情感。
01 終我們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的傷
本書的主人公良多,憑自己的努力,30多歲的年紀,在東京最優秀的建築公司做骨幹,并在東京買下了一套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他有一個對自己生活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妻子,有一個聽話的孩子,一切看起來是如此幸福。
但随着故事的深入,良多的自負、控制欲、心理上的缺陷,逐漸揭開面紗。
良多一直投身工作,沒有處理好家庭與工作的關系,但他仍不自知,覺得物質上的保證是自己對家庭最大的貢獻。
一次良多與妻子綠談及周末多陪孩子的問題時,良多下意識地又把:
“等這個項目結束,就能抽出時間來了。”
挂在了嘴上,妻子的回應是:
“這句話你都念叨6年了。”
這引發了良多的思考,回顧6年來的生活狀态,他才發現,自己早已不知休息日為何物,一家三口集體出遊的次數屈指可數。
在日常生活中,良多對家庭的掌控欲也很強。他将家裡每個人的職責都安排好:
妻子負責家務、帶孩子;孩子慶多每天要學什麼、玩什麼、吃什麼,都有一套規則。
為此,妻子綠有一點抵觸,覺得一家三口的結構就是一個等腰三角形,很穩定。
但是良多就是高高在上的頂點,而綠和兒子慶多則是底邊。
在知曉慶多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後,良多也是一意孤行,因為部長的一句:
“都要過來。”
萌生獲得兩個孩子撫養權的想法,卻根本不跟妻子商量,隻有一句:
“交給我吧。”
但是,最後卻搞砸了。
他根本沒想過要跟妻子交流,這個家庭需要什麼、妻子内心的渴望是什麼,他都沒有顧忌,結果令兩個家庭尴尬不已。
通過後文我們會發現,良多自負的性格、對家庭成員心理活動的忽視、對物質的追求,很大程度來自于在原生家庭中的生活遭遇。
國小時,良多的父母離異,父親酗酒、炒股導緻家庭經濟條件惡化,這讓良多内心敏感脆弱。
生活流離不安,缺乏來自家庭的關愛,這是他成家後忽視家庭成員内心情感的最大誘因,也是他拼命工作的源動力。
而良多對于生活的抗争,就是憑借一己之力完成學業,找到收入可觀的工作,在東京買了房子,晉升精英階層,這使他變得無比自負。
但同時,他内心也有一股對原生家庭的恨,讓他無法跟自己的父親和睦相處,十多年都無法喊繼母一聲“母親”。
正因如此,良多看似幸福無暇的家庭,其實暗藏危機。
妻子、孩子自我的缺失,家庭成員精神交流的匮乏,即便不是這次錯換事件發生,也一定會有其他契機,使這危機爆發出來。
02 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本書的第二個精彩看點,在于錯換孩子的兩個家庭的對比。從中我們可以發現,父母言傳身教,對孩子的認知、言行影響極大。
我們先來看看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環境:
野野宮家:
日本精英家庭,男主外女主内,丈夫強勢,妻子柔弱;經濟基礎好,物質富足。
他們對待生活一絲不苟,家規嚴格;對孩子的教育是做好規劃,鋪好路,讓孩子按家長既定的路線去發展。
齋木家:
日本農村家庭,夫妻都要工作,妻子周末還要兼職;經濟拮據,且有3個孩子。
他們家裡沒有什麼家規,不拘禮節,家人和和睦睦,其樂融融;對孩子的教育是釋放天性,順其自然。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兩家被錯換的孩子也有截然不同的性格:
野野宮家的慶多,聽話,懂禮貌,會察言觀色,但由于父親的強勢、母親的柔弱,導緻其個性溫和,不争。
這也是父親良多在收到孩子被錯換的消息時,覺得“難怪如此”的原因,慶多的個性跟他太不一樣。
齋木家的琉晴,活潑好動,比較執拗,生活中比較自我,不懂什麼禮節,但是愛護弟弟妹妹。
他做事比較有主見,在交換到野野宮家生活後,雖然覺得物質條件很好,但卻依然覺得自家的小窩才是最好的地方。
我們不難看出,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慶多之是以會讓良多覺得不像自己,缺少他認為性格中的固執、堅毅。
更多是因為母親的耳濡目染。每天被母親的愛呵護,人自然會變得柔軟。
而良多對慶多學習上、生活細節上的嚴格要求,緻使慶多為了讓父親滿意,才學會了壓抑自己的天性,努力讓自己成為聽話的孩子。
在慶多第一次交換到齋木家後,齋木家的男主人雄大,是一個心大、樂觀、話多、市井的人,在鄉下經常有左鄰右舍去齋木家聊天。
這讓慶多覺得十分新鮮,因為原生家庭讓他以為:
“大人是沒有朋友的,媽媽沒有朋友,爸爸也沒有。”
可見原生家庭極大影響了孩子對世界的認知。
由于父母的原因,竟會讓孩子覺得,大人就應該忙于自己的工作,沒有社交,沒有朋友。
03 超脫血緣的,是割舍不下日複一日相處的情感
故事的高潮,在兩個家庭最後決定将孩子換回來之後。
血緣的關聯,并不能替代朝夕相處的情感,而且孩子的情感更單純,是以更難接受換了“父母”的事實。
此時我們看到,頑皮的琉晴變得頑劣,隻盼望自己犯了錯,現在的“父母”不喜歡他,就能讓他回家了。
而禮貌溫和的慶多在新的家庭,開始變得憂郁,這是一種被“抛棄”的難過。
而兩個家庭的家長,面對血親的回歸,也表現出截然相反又理所當然的反應。
野野宮家,父親良多為了迎接“親兒子”,為他精心制訂了A4紙大小的家規。
隻因在接觸的過程中,覺得琉晴的行為習慣不得體,不像精英家庭的孩子。
而母親綠,也開始嘗試接納這個孩子,想給他織一件毛衣,卻始終難以成形。綠是舍不得慶多的,而良多卻不是。
齋木家,夫婦二人則是牽挂着琉晴之餘,努力地包容、接納親生兒子慶多,對他關懷備至,想讓孩子走出傷感的情緒。
那麼,良多真的不愛慶多嗎?
轉折發生在良多意外造訪了,“錯換孩子”事件的始作俑者——當年的産科護士祥子之後。
祥子當年作為一個繼母,由于對生活的不忿,對良多家庭的嫉妒,故意調包了兩個孩子。
而當良多敲開祥子家的門,當年令祥子頭疼的繼子,卻勇敢地擋在了母親前面。
這讓良多感覺猶如當頭棒喝,自己對繼母信子多年的冷臉相對真的對嗎?
沒有血緣關系的親情就不親嗎?那祥子的繼子為何會擋在她的面前?
第二個轉折點,在良多拿起相機尋找回憶時,那是最後一次兩家聚會,慶多要了相機,卻沒有帶走相機。
似乎慶多預料到可能再也見不到父親良多了,拍了很多良多的照片。
點點滴滴,那是良多在兒子慶多心裡的留影,是慶多想要表達的對良多的依戀。
直到此時,内心的柔軟被觸動,情難自制的良多,終于明白了自已内心所求。
第二天來不及吃早餐,便帶着琉晴,去到了齋木家。
當良多再一次擁抱了慶多,吐露了對慶多的想念,承認了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之後,慶多也抱住了他。
這一瞬間良多感慨萬千,想要加強兩家的交流,想要更大的車,兩家一起出遊露營……
東京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此時似乎不那麼滿意了,鄉下嶽母家的房子又浮現眼前。
這本書,我們受啟發的點很多,當面對血緣親情與長年累月相處之情的抉擇時,千萬不要:
“唯血緣為親”。
更不要做出傷害孩子感情的選擇。
如慶多和琉晴,他們其實也是意外的受害者。
愛與單純能夠讓孩子們選擇原諒,但是被相處六年的父母“抛棄”的傷,卻不會輕易地被拂去。
希望看了這本書的你我,不論是已為人父母,或是未來養育子女,都能明白: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則,最好的愛是陪伴。
感謝這本書給了我們指引,望我們日後能做一個好父母。
END
插圖 | 徐
本文首發于“山月鋪子”,原創不易,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