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有关补胎的短视频火爆全网。起因是一天晚上一位车主在湖南怀化某修理厂补胎,由于是加班时间,修理厂加了20块钱,补胎价格从30调整为50,结果该车主在网上发布视频义正言辞地声讨这家门店,说是黑店。
该事件一时间引起汽修圈集体惊怒。众多汽修人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而从公开发布的视频来看,汽修人无一例外都是力挺这家修理厂,认为车主是无理取闹。
从上面截图的相关视频下面的评论来看,汽修人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可见一斑。今天我们不去评判事情的对错,而是借由这件事去探讨一个问题:汽修行业还有未来吗?
行业怪相:工时费不值钱
众所周知,汽车后市场一直以来的盈利模式就是“产品差价+工时费”。然而,工时费对于汽修门店来说,却往往是“名存实亡”。
这背后的根源在于:一方面,客观上国内消费者长期缺乏为服务付费的意识,不认可服务费用,汽修门店的工时费自然也在其中;另一方面,为了吸引客户,汽修行业长期存在以低工时费甚至免工时费的方式吸引客户。
主客观因素叠加起来,汽修行业最终给消费者形成了一个刻板印象:汽车服务可以不用工时费。
而汽修店为了保持自身的利润空间,纷纷通过把高额利润加价到产品上来保障门店的盈利能力。久而久之,“只收配件费、没有工时费”成为汽修行业的一大怪相,汽修店很难收上技术服务相匹配的人工服务费用。
放大服务价值,让技术服务实现应有的价格回报
通过产品利润赚差价,这在行业早些年的时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生存路径。
但近些年随着汽修行业供需关系的改变,以及汽修行业信息不对称被逐渐打破,靠产品差价赚钱对于汽修店而言变得越来越难。
一方面由于店多车少,为了争夺客户,汽修门店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各种低价引流项目、各种增值服务,不一而足;另一方面,基于客户的心理价格被电商锚定,汽修门店想通过商品去溢价的概率越来越低,再靠卖商品不足以支撑门店。
综合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汽修门店当下已经很难真正意义上去赚取配件的钱。这或许也是现如今汽修门店日子越来越难过的一个原因。
有观点认为,汽修门店需要改变意识,将自己看成是技术服务提供商、将门店当成是专业服务的场所,提升服务价值。“当客户意识到门店的服务价值时,客户是愿意为服务买单的。”
其实,拆解汽修行业的本质,我们可以发现,汽修的本质其实是技术而非配件。在汽车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维修师傅参与其中,才能完成车辆的维修,配件在其中只是解决车辆问题的载体。
“如果没有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配件仅仅只是一堆废铁而已。”有汽修行业人士表示。
因此,在配件价格被击穿的当下,汽修行业需要放大服务价值,让车主对汽修技术价值产生认同,真正把服务的价格体现出来。
换句话说,上门开锁一次可能都要200元,复杂的汽车维修为什么不能收取合理的费用?这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