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学勤文集》面世:共30册、千万字,涉及甲骨学研究等

记者 程伟

4月17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江西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李学琴藏书》在清华举行发布会。

Www.thepaper.cn 从清华了解到,李雪琴先生(1933-2019)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教育家,清华文科高级教授,素有百科全书式学者之称。出版著作40余篇,论文近2000篇,为古代文明研究、学术史、出土文献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学勤文集》面世:共30册、千万字,涉及甲骨学研究等

李雪琴的散文集。清华大学插画

《李雪琴的诗集》于2016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编辑,历时五年完成。馆藏包含李雪琴先生从1956年到2018年写的汉语,约1000万字,分为七大类,分别是:古代史研究(用文明起源研究,共6卷)、神谕研究(用词源研究,共4卷)、青铜研究(用铜镜研究, 共6卷),战国文本研究(带有古代写作的一般理论,共1卷),简的研究(共3卷),学术史研究(与国际汉学研究,共3卷),序列论文(共6卷)。全集共30卷,最后一卷是目录和索引。在每个主要类别中,首先收到专著,然后是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类的前沿,李先生都特意口述了一个"前言"来讲述他的研究经历。该馆藏的编辑案例也是李先生在生病期间亲自准备的。为了体现历史的原貌,除了纠正个别印刷错误,并根据国家出版规范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外,作品集还很老。

《李学勤文集》面世:共30册、千万字,涉及甲骨学研究等

李雪琴(右三)出生前与清华简研究团队合影。清华大学插画

《李雪琴文集》展现了李老师在6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走过的学术道路,为全面了解李学钦的学术成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将为中国学术界和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特殊贡献。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恰逢清华大学成立110周年,"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的校题在李先生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李先生早年加入清华,晚年领导清华简的收尾工作,为学校文科建设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是清华大学人文学科在新世纪的旗帜和引领者。

清华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仁表示,李先生是清华人文和学者进步的标杆,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学者。《李雪琴藏品》的出版是对李先生的最好致敬。

闫锡贵、曾先通、于福林、葛兆光等学者对李雪琴《藏书》的学术价值和李先生的学术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外,会议还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起,《半个学术史,李先生——李学勤先生学术成果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李雪琴先生的纪念室也在同一天揭幕。纪念室陈列着"李雪琴先生的一生纪念展",以文字、图片、物品的形式,展现了李雪芹先生非凡的人生经历,以及杰出的成就和学术贡献。纪念展是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位于清华大学蒙民威人文434号楼,为常设展览,免费向观众开放。

附:李雪琴生平介绍

李雪琴(1933-2019),清华大学高级艺术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古生物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北京,早年在清华大学学习哲学,自1952年以来一直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任职,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 中华古代文明研究出土文献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夏尚周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中国文本博物馆馆长,中国前秦历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央文化历史博物馆馆长,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国务院二至四级委员会委员。在古代文明史、学术史,以及出土文献(骨、青铜器、战国文本、简易书籍)等方面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清华大学、藏族战国藏族竹子的收藏、保护、整理和研究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倡导多学科交叉、中西文明比较研究、国际汉学研究和改写学术史,提出"重估中华古文明"、"走出疑义时代"等学术命题。曾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计划突出贡献奖"和"全国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并获教育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就奖, 孔子文化奖、首届中国人文学与学术写作终身成就奖、首届全球华人国家科学奖终身成就奖、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第三届文化成就奖。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奖等多项殊荣。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张良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