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生胡勇,是一个富有才情和格调的人。今天,我依然清晰记得30多年前他在曲靖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读书的样子,小个子,圆脸,热情开朗,与20世纪80年代众多的青年学子一样,对诗歌有着天性般的热爱。他勤奋地写作,并展露出诗歌创作的才华,可以肯定,诗性时代的印记深深烙在了他的身上。
从学校毕业后,他成为曲靖一所名校的优秀语文老师,继而成为学校领导,读到他作品的机会也变少了。但我始终相信,诗性的种子如果曾经植入了一个人的心灵,就一定不会消失,就一定会在某个恰当的时刻发出芽长出叶,胡勇也不会例外。果然,从2015年开始,我再次不断读到他发表在各类刊物上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其写作的笔触和境界更显深厚。这是经历了人生多种价值追求之后的返璞归真,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居栖”的重新找寻。我认为,在匆忙的现实生活中,做一个有人间情怀的人,这是不难做到的,但要做一个同时又能够构建起丰富的精神家园,成为有独特心灵和追求的人,则是不容易的。换句话说,一个人青年时代写诗不难,难的是一直让诗性的光彩闪烁在生命的旅途之中,并促使他用笔不断去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我说胡勇是一个富有才情和格调的人,正是因为他初步展示了这一点。
今天,胡勇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命名为《风吹来》。初读之后,我倏然感到一片清亮和清爽,仿佛回到年轻的生活和心灵世界中,被作者或朦胧或清晰的言说打动。
《风吹来》分为五辑,辑入了作者不同时期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作品。
第一辑“那些诗歌与青春”,收录作者青年时代创作的部分诗歌,从中可以感受到青春的萌动与希冀,还可看到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爱恋与不舍,以及初为人师的感悟与沉思。这辑诗歌,有的虽不乏稚嫩,但有的则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比如《一粒稻谷》及《回眸》两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两次刊发于《滇池》文学月刊,标示了胡勇诗歌创作的高起点。
第二辑“风吹又萌诗与梦”,收录作者在辍笔20余年后,于2015年重拾笔头创作的诗歌作品数十首,这些作品大多发于不同诗歌刊物,其中部分诗作在《绿风》《散文诗世界》《诗词》等高层次诗歌报刊发表,显示了作者较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创作底蕴,特别是作品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和文学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作者出更为出色的创作能力。诗歌的潮流涌动不息,胡勇的写作依然保持着与它的和谐共振,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是十分可贵的。
第三辑“散文诗里觅神韵”,收录作者近四五年创作的散文诗数十章,多为对家乡、对云南的充满爱意的诗性表达,其中不乏哲理性的思考与感悟。《彩云之南(四章)》在《散文诗》发表,这是作者的诗歌创作底蕴灌注在散文世界里营造出诗化散文境界的一篇代表性作品。胡勇的散文诗确实都具有诗意色彩,阅读这些“散文诗章”,会增加我们对美丽云南的诗化认识,特别是滇西、滇南、滇东风物的内在魅力,在作者的诗意言说中呈现出了更加瑰丽的色彩。我感到,胡勇用他的散文诗撩开了彩云之南神秘的面纱,让生命的灵性在多姿多彩的万物中跃动不息。
第四辑“散文随笔蕴真情”,收录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随笔22篇。这些散文随笔,或沉潜于阅读的思考,或表达对家乡亲人的爱恋,或回忆儿时艰难质朴的岁月,或抒发生活中的痛与美……无一不是真情的流淌,读来总有一种温暖充斥于心。作者用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了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它们生出微浪、汇成潜流、浸润心灵、慰藉渴望,同时也成就了写作的价值,提升了品位。
第五辑“小说故事窥世相”,收录作者近年创作的短篇小说7篇。这些小说作品,一改胡勇作为诗人的超拔姿态,使之回复到世俗世界的喧腾与嘈杂之中。但作者对人情世态的挖掘与窥视,并不局限于描摹现实生活的本来状态,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入手,重视对生活现象进行加工、再造,创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让我们从中窥见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交织纠结的内在意义。可以说,很少写小说的胡勇,是懂得小说之道的。有了这个起点,可以预期,小说创作的丰富性会在他的笔下逐步出现,与他的诗歌一道,让他的文学造诣一步一步得到更好完善。
写作是回到心灵的历程,这个历程充满了艰难和快乐。在广阔的原野中,风总是会不断吹来,如果我们已经领悟了自然的启迪与馈赠,无论胡勇还是读者,都将从这神奇的力量中获得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