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将張奂:平羌懾胡,單人赴邊關,便能吓退敵軍二十萬

背景

在東漢王朝中後期,社會沖突愈發尖銳,而所有的沖突之中,以中官集團幹政和羌胡集團寇邊為首要沖突。對于中官集團,因幾代皇帝放縱之緣故,到王朝後期已經達到了不可控的地步,但仍然有可剿的餘地。

至于羌胡集團,自匈奴勢衰以來,羌、鮮卑、烏桓迅速崛起,造成了東漢邊境無甯日的現狀。

由此,東漢王朝湧現出了一批能征善戰,專克羌胡的武将,如皇甫規、張奂等。皇甫規畢生緻力于平定西羌事,在(

東漢戰神皇甫規:雖年過半百,卻能吓得數十萬敵軍頃刻間投降

)中,已經做了詳盡的叙述。本篇文章将要剖析的則是張奂,以二百甲士破羌胡七千大軍的沙場宿将,出關便使二十萬羌胡人來降的東漢戰勝。

前奏

文可安邦,卻赴任邊陲

師事太尉朱寵,學《歐陽尚書》。

戰将張奂:平羌懾胡,單人赴邊關,便能吓退敵軍二十萬

張奂之子書法

張奂不同于其他武将,武藝雖不甚精通,然對于文辭章句,卻是見解獨到。其所修習的第一套著作便是《歐陽尚書》,不同于其他朝代,東漢王朝的文官,很大一部分都是以習歐陽尚書而入仕的。也就是說,張奂從一開始并非武将的底子,而是文官的新鮮血液。

史料記載:初,《牟氏章句》浮詞繁多,有四十五萬餘言,奂減為九萬言。

由此可見,張奂不僅能修讀古書,而且對于治文之學也尤為精通,能将四十五萬字的典籍删減成這般模樣,可謂是古今第一人。擁有這樣的才能,入仕之後自是治國安邦的賢臣。然造化弄人,張奂卻被權臣梁冀征辟入府。

也就是說,沒有被漢王朝征辟,反而被權臣征辟了。注意,據《資治通鑒》等典籍記載,梁冀可是毒死孝質皇帝的元兇首惡!這樣的仕途,怎會是張奂這樣的聰明人所願意享有的,不舊張奂便以疾去官回家不幹了。

再次入仕,則是以舉賢良方正的名分而來,其"對策"第一,被拜為議郎。而由于朝廷内部的排擠,永壽元年,張奂一介文人被派往安定屬國任都尉一職,也正因為如此,使得其步入了同羌胡集團鬥法的時代。

戰将張奂:平羌懾胡,單人赴邊關,便能吓退敵軍二十萬

張奂罷官圖

決勝

二百甲士,破羌胡七千

當時的安定諸地,主要受到兩方面的壓力,一方面來自于南匈奴,匈奴自公元前60年逐漸分裂以後,南匈奴時而順漢時而逆漢,至公元202年投降曹操以後,仍然竄動不已。

另一方面則來自于羌,自戰國時便興盛的羌族,在中國曆史上存在了數百年,也侵擾了中原王朝數百年,至東漢年間愈發嚴重。張奂即将到任的安定地區,此時正處于南匈奴和羌人的聯合侵擾之下,安定軍民早已疲憊不堪。

也就是說,此時的安定如同一個小王朝一般,内憂外患之形式十分嚴峻,而張奂就像是到任小王朝的一個普通将軍,其艱辛之處可想而知。

到任不久,南匈奴如期而至,兩部共七千餘人進犯安定地區,東羌部族也舉兵響應匈奴,安定再一次敲響了戰備鐘。而此時的張奂,作為一個小小的駐防都尉,手下隻有二百多人,面對羌胡聯軍,如何能夠敵對?

逢敵必亮劍,這是張奂的教條,面對七千大軍,其毅然決然率甲士二百出擊。

這種情況下,張奂的決策無異于以雞蛋撞石頭,純屬自取滅亡,諸将吏都跪地叩首請罷兵。那麼張奂真的是不懂兵事,一時沖動準備發兵進攻嗎?結合史料來看,張奂非但沒有沖動,而且是深谙用兵之道。

戰将張奂:平羌懾胡,單人赴邊關,便能吓退敵軍二十萬

兩漢形勢圖

奂不聽,遂進屯長城,收集兵士,遣将王衛招誘東羌,因據龜茲,使南匈奴不得交通東羌。諸豪遂相率與奂和親,共擊薁鞬等,連戰破之。伯德惶恐,将其衆降,郡界以甯。

也就是說,張奂将二百甲士發揮了最大的作用。

先派一部分去誘惑東羌,而後以另一部分切斷東羌與南匈奴的聯系,以便分割敵人,好各個擊破。派一小部分招收一批新兵,同時聯絡地方豪傑共同抵禦羌胡聯軍。就這樣,步步取勝使得南匈奴不得不投降。由此可見,張奂其人雖是文人,然其用兵之道卻也不比武将遜色。如清之年羹堯,亦如此。

以二百甲士大破羌胡聯軍七千,張奂的名聲不僅在東漢廣為流傳,而且在羌胡集團内部也是一片嘩然。

羌胡

破烏桓、擊匈奴,臨危不亂。

其時羌胡集團之部族有四,前者有南匈奴、羌族引兵七千卻敗給了張奂的二百甲士,鮮卑和烏桓自是以此為恥。鄙夷戰敗的南匈奴、羌族兩部之餘,鮮卑和烏桓二族也開始了寇邊行動。

第一批寇邊的,是為“休屠各”與朔方的“烏桓”兩大部族。當時涼州、五原各地不能克敵,霎時狼煙四起。抛卻度遼将軍之軍事才能不論,但就“休屠各”一部之實力,便使人畏懼。

“休屠各”為匈奴部族之一,前為霍去病大敗,東漢年間再次壯大,後戰袁紹、曹操,最終于西晉惠帝永興年間,建立前趙政權。

戰将張奂:平羌懾胡,單人赴邊關,便能吓退敵軍二十萬

張奂

至于烏桓部,從曹操親征烏桓一事,想來諸位讀者都知曉其之厲害。見此陣仗,時任中郎将的張奂卻是臨危不亂,然其底下将士則多有流亡逃去之意。見此情形,張奂也不急着排兵布陣,因為如此定然會讓将士更加畏懼敵軍。

故而張奂"安坐帷中"巍然不動,這才使軍士鎮定下來。兵衆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與弟子講誦自若,軍士稍安。乃潛誘烏桓因與和通,遂使斬屠各渠帥,襲破其衆。諸胡皆降。

也就是說,張奂對于烏桓和屠各聯軍,同樣采取了各個擊破的戰略。前者對于羌胡大軍,以先

分割而後擊破

的戰術對敵,後對于烏桓和休屠各聯軍,采取

離間以各個擊破

的方式對敵。

同樣的手段,同樣的羌胡聯軍,張奂再次取勝。随後不久,長期未動的鮮卑開始寇邊,張奂率領南單于擊潰鮮卑大軍,斬首數百。

至此,無論是匈奴、鮮卑,還是烏桓、羌族,都對張奂忌憚三分,但凡有張奂鎮守邊關,四大部族皆不敢妄動。

威勢

聲威大震的張奂,使敵寇聞風喪膽。

在遊牧四族中聲名鵲起的張奂,成為了東漢王朝的守護神,也成為了遊牧部族的噩夢。

延熹九年,朝廷征拜張奂為大司農,張奂傳回京師就職。長期被張奂所震懾的諸部族,一聽聞張奂被調走,立馬展開了活動,其中尤以鮮卑最為活躍。

鮮卑聞奂去,其夏,遂招結南匈奴、烏桓數道入塞……秋,鮮卑複率八九千騎入塞,誘引東羌與共盟詛。

由此可見,張奂數年的震懾下,四大部落長期被壓抑着,等到張奂一走就開始活躍起來。然世事如浮雲,張奂這片雲又飄向了邊境。

就在四大部落為所欲為時,朝廷拜張奂為中郎将,轄制幽州、并州、涼州以及烏桓、度遼兩營,一時間恩寵集于一身的張奂率軍開赴邊關。

戰将張奂:平羌懾胡,單人赴邊關,便能吓退敵軍二十萬

原張奂部将董卓

充滿戲劇色彩的是,張奂剛到邊關,烏桓與匈奴兩部立馬前來投降,且歸降之人數達二十餘萬。唯獨最活躍的鮮卑,逃出了關外。此次的張奂,可謂是未經一戰而平邊患。

永康元年,東羌與先零部劫掠雲陽,攻破兩營掠殺大漢臣民千餘人,随後入寇三輔。

此次張奂并沒有親自出擊,而是調兵遣将圍剿叛逆,将領有二,其一為董卓,其二為尹端。大破敵軍之後,三人聲名鵲起,張奂隻得賜錢二十萬,而董卓、尹端二人,自此崛起。

光和四年,張奂卒,享年七十八歲。

收尾

張奂少年時博覽群書,經常對朋友們說道:大丈夫處世,當為國家立功邊境。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張奂的确是大丈夫!

三戰打的侵擾東漢已久的四大部族不敢寇邊,這番功績可千古流傳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