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酸魚到酸肉,傣族人對酸味的追求是沒有底線的

作者:勐遠仙境心歸自然

傳統的傣味,其實是傣族特有的酸辣味兒與特殊香草混合的味道。很多去過西雙版納的人一旦聞到這種味道就走不動路了。可是正宗的傣味多數存在于民間,在城市裡吃到的傣味,多多少少改良過了,是以味道不那麼純。

從酸魚到酸肉,傣族人對酸味的追求是沒有底線的

喜歡吃酸是傣族特殊氣候造就的。西雙版納濕熱,吃酸有利于刺激消化,有利于排濕。大凡濕氣重的地方,人們多多少少都會喜歡吃酸。西雙版納人對酸的追求是非常豐富多樣的,且發明了很多特殊的吃法。

從酸魚到酸肉,傣族人對酸味的追求是沒有底線的

如,芒果、李子本來就特别酸,當地人不僅吃沒有熟透的芒果,也會吃沒有熟透的李子。為了讓這些濃重的酸味在口腔裡可以承受,他們甚至還蘸各種刺激味兒十足的調料,甚至配辣醬、辣椒面來吃。不僅如此,傣族人還發明了酸的食物,也是當地一絕。

從酸魚到酸肉,傣族人對酸味的追求是沒有底線的

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酸魚和酸肉。關于酸魚,既可以是用大的魚剁成塊來做,也可以是用小魚整個做。做酸魚有一個要點是,魚必須處理幹淨。如果處理不幹淨,酸制的過程中,魚容易發臭,那樣就無法食用了。

将清理幹淨的魚泡在淘米水裡面幾分鐘,然後再洗一遍,再加大蒜,蒸好的糯米泡水加入一小攝,這樣酸的會比較快,然後放鹽、味精、大蒜、辣椒就可以了。酸的過程不用太長,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做法,但是大同小異。

之後将它們混合揉到很軟了以後,放進竹筒裡面,不裝滿整個竹筒,露出一部分空間來用芭蕉葉将它密封,再在其上放些水,水每兩三天一換,不能通氣。差不多酸了才能打開,酸好的時間看季節,冬天15天,夏天7、8天。酸魚可以加入龍爪菜煮湯,味道非常好。

從酸魚到酸肉,傣族人對酸味的追求是沒有底線的

除了酸魚外,酸肉的知名度也非常高。肉剁出來後,不用泡淘米水,放辣椒鹽、味精等,基本做法與酸魚一樣。當然,也可以放在竹筒裡、放在塑膠瓶裡、放竹筒的話味道更香,兩三天得換一次水。需要十多天才能熟。

酸魚和酸肉做法都比較複雜,儲存起來也沒有那麼容易,是以一般的飯店很少有正宗的酸魚和酸肉。要想吃到這種特殊的食物,必須到村寨裡,走進傣族人家。其中小河裡的小魚做的酸魚,味道最好,以至于傣王當年都垂涎這種美味。

也有人認為,這種酸過的魚、肉會不會産生硝酸,其實這種擔憂是過慮的。酸過的肉食不僅味道更好,其中的氨基酸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即便是有微量的硝酸,也會很容易排除體内,無需擔憂。

從酸魚到酸肉,傣族人對酸味的追求是沒有底線的

西雙版納的酸味是深入骨髓的,是獨特的,也是容易讓人記住的。大凡吃過版納酸味的朋友,一定會對此一生難忘。很多人來了版納還想來,除了懷念這裡的雨林外,更多是懷念這裡的味道,其中酸味一定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