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期服用降壓藥緻癌不緻癌的問題,雖然已經給大家科普過很多次,但還是有不少粉絲留言:聽說普利類降壓藥能緻癌,我要不要停藥?聽說沙坦類降壓藥含有緻癌物,我要不要換換?在這個資訊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的大時代,各種各樣的資訊撲面而來,如何保持理性,合理甄别真僞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某些資訊為了博人眼球,賺取流量,選擇誇大歪曲事實,導緻了閱聽人對于基本事實的認知誤區,甚至會引起部分人的恐慌,特别是在健康科普領域,這樣的做法更是極不可取。
近年來,關于普利類、沙坦類降壓藥緻癌的資訊不斷傳播,那麼這兩類藥物長期服用,是否會真的緻癌呢?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下這類消息的源頭,然後我們再慢慢分析。
關于普利類降壓藥緻癌的說法,來自于加拿大的一項大型臨床研究,該研究指出,服用普利類降壓藥的高血壓患者,罹患肺癌的幾率要高于服用沙坦類降壓藥的高血壓患者。這項研究發表後,引發了很多臨床專家的質疑,同時也有很多的大型臨床研究證明,長期服用普利類降壓藥并不增加緻癌風險,是以,僅僅通過這樣的一個單項研究,就認為長期服用普利類降壓藥會緻癌,是并不科學的。
而沙坦類降壓藥緻癌的說法,則是來自于藥物中可能存在的緻癌雜質風險,關于這一點,歐洲藥品品質管理局曾兩度釋出公告,對沙坦類藥物中存在的亞硝基化合物雜質和疊氮化物雜質提出了警示,在某些沙坦類藥物的合成過程中,确實可能會存在産生上述緻癌雜質的風險,但随着監管的日益嚴格和藥品質控手段的不斷完善,目前相關的沙坦類原料藥,也都在生産過程中加強了上述雜質的去除和監測,是以,發生雜質超标而緻癌的風險,也是相對較小的。
對于上述的這類說法,我國心血管疾病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長胡大一教授指出,常用的降壓藥都不緻癌。對于廣大高血壓患者經常使用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類藥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以及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類藥物(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奧美沙坦等),甚至是地平類降壓藥中,所謂的“緻癌風險”,都是僞科學資訊。而這種僞科學資訊的傳播,在我國衆多的高血壓患者中,會引起很大的困惑和混亂,如果高血壓患者因聽信這些誤導的虛假資訊,不敢用或停用相關降壓藥物,能夠繼續用于控制血壓的降壓藥物選擇會走入死胡同,導緻隻有很少的降壓藥可用,傳播這樣的僞科學資訊,真的是害人不淺!
很多朋友本身對長期服藥就有一定的抵觸心理,擔心長期用藥帶來一些不必要的不良反應風險,而看了一些降壓藥緻癌的報道以後,就更加的不敢或不願意用藥了,實際上降壓藥長期服用真的是緻癌嗎?我們抛開相關研究的資料,從醫藥技術的研究水準發展以及藥品監管水準的不斷能提升兩個方面來說,長期服用降壓藥的緻癌風險,也是極低的。
我們對于藥物的研究和認知,也是在不斷發展和更新的過程,就拿降壓藥來說,上世紀中期,還是利尿劑和利血平等中樞神經降壓藥的天下,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地平類降壓藥才開始上市,普利類降壓藥則在90年代開始成為臨床一線用藥,而沙坦類藥物的廣泛應用還要更晚,而從藥物品質控制方面也是一樣,随着人們對藥物雜質研究和認識的不斷深入,以及藥品生産過程控制以及檢測手段的不斷提升,目前對于藥物的相關緻癌雜質研究,還是比較深入的,而對于各種各樣的緻癌物,也都有了高靈敏度的檢測方法來進行嚴格的控制,是以,相比以前,目前我們的服用的降壓藥的純度和安全性都越來越高,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對于一些常用降壓藥所謂的緻癌風險,完全不必過分擔心。
而在藥品監管方面,各國現在都有嚴格的藥品上市後不良反應監測制度,對藥品可能發生的臨床安全性問題,會及時地做出響應和回報,對于一些存在較大風險藥物,藥品監管部門會及時對其提出召回或撤市要求。普利類降壓藥、沙坦類降壓藥,在臨床應用都超過20年的曆史了,20多年的時間驗證了藥物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存在大範圍的緻癌風險,這樣的藥物是不可能繼續在臨床上使用的,是以,我們與其看一個單一的研究,或某次的召回事件,倒不如結合藥物自身的臨床應用曆史來自己思考,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普利類、沙坦類降壓藥,長期服用并不會增加癌症風險。
在我國,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3個高血壓患者,腦卒中,缺血性心髒病高居疾病緻死的前兩位,這兩種疾病的高發與高緻死率,與高血壓人群比例高,高血壓控制率低有着密切的關系,是以,對于有高血壓問題的朋友來說,隻有積極控制血壓,提升血壓達标率,保證血壓長期穩定達标,才能夠更好地降低高血壓帶來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和腎髒等其他靶向器官損傷,而多數的高血壓患者,想要控制血壓到達标範圍,在做好生活調理的同時,都需要加用降壓藥物來加強血壓控制,如果因為聽信某些謠言或誇大事實的說法,而停用或不敢用降壓藥,帶來的心腦血管風險必然會大幅增加,這兩者的風險和獲益孰大孰小,相信大家通過閱讀這篇科普文章,能夠明确得出答案,積極做好血壓的穩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