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盤漲超70%!“古法黃金第一股”老鋪黃金正式登陸港交所

作者:獨角獸早知道
開盤漲超70%!“古法黃金第一股”老鋪黃金正式登陸港交所

老鋪黃金(06181.HK)今日成功在港交所主機闆上市,獨家保薦人為中信建投國際。

老鋪黃金是經中國黃金協會認證的大陸率先推廣“古法黃金”概念的品牌,是中國古法手工金器專業第一品牌。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3年收入計,公司在中國古法黃金珠寶市場及黃金珠寶市場的份額分别為2.0%及0.6%。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公司在中國14個城市(其中大部分為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知名商業中心開設了33家自營門店。

老鋪黃金本次香港IPO引入基石投資者包括Huang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Tencent Huang River”,由騰訊控股(0700.HK)全資擁有)、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PE Greater China Enterprises Growth Fund(“CPE Fund”,由源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今日開盤,老鋪黃金漲70.49%,報69.05港元/股,市值111.93億港元。

綜合 | 公司公告 招股書 編輯 | Arti

本文僅為資訊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開盤漲超70%!“古法黃金第一股”老鋪黃金正式登陸港交所

老鋪黃金是國内率先推廣古法黃金珠寶概念的品牌,同時也是最早從事傳統工藝黃金珠寶品牌化營運的公司。

結合招股書來看,老鋪黃金的業績在2023年取得了大幅突破,這一年不管是從收入規模還是從盈利看,該公司均有顯著增長。按收入計算,其在中國古法黃金珠寶市場裡排名第七。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2023年在中國所有黃金珠寶品牌中,老鋪黃金的單店收入排名第一。2023年,老鋪黃金靠着30家自營門店實作營收31.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45.75%,單一門店的店均創收超1億元。

老鋪黃金創辦于2009年,創始人将目光投向了先前鮮有大型金店布局的古法黃金珠寶領域。據了解,古法黃金珠寶是指一種将現代設計與中國古典文化相結合,具有色彩溫潤、外觀精美或其他古代宮廷金飾特征,并應用至少兩種及以上中國黃金協會釋出的團體标準中規定的中國傳統手工黃金制造技術的純金珠寶。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公司在中國14個城市(其中大部分為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知名商業中心開設了33家自營門店。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國内大部分珠寶零售品牌采用加盟形式開發管道網絡,老鋪黃金一直采用自營模式,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何公司的門店數量遠不及同業頭部玩家。

門店選址上,老鋪黃金瞄準國内頂級商圈開店。截至2024年4月,老鋪黃金開進了全國排名前十的高端百貨中心中的8家。其中在“店王”北京SKP的門店于2023年為老鋪黃金貢獻營收3.36億元,約占其全年營收的10.57%。

從财務表現來看,老鋪黃金的業績在2023年取得了較大的突破。資料顯示,2021-2023年,老鋪黃金的收入分别為12.65億元、12.94億元、31.8億元,歸母淨利潤則分别為1.14億元、9452.9萬元、4.16億元。其中,2023年該公司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别達到了145.7%、340.4%。

2023年老鋪黃金業績高增,或與這一年裡金價運作中樞走高有關,持續上漲的金價無疑推高了黃金産品的需求。

具體來看,老鋪黃金的收入主要由足金黃金産品和足金鑲嵌産品兩大品類貢獻。

2023年,足金黃金産品貢獻收入13.94億元,占收入比重為43.9%;同期,足金鑲嵌産品貢獻收入17.81億元,占比56%。

據了解,老鋪黃金2023年足金黃金産品的平均售價達到729元/克,足金鑲嵌産品的平均售價則高達1043元/克。

另就盈利能力而言,近幾年來老鋪黃金的毛利率基本保持穩定,2021-2023年分别為41.2%、41.9%、41.9%。

結合行業現狀及前景來看,古法黃金行業有着明顯的增長空間。招股書顯示,2023年大陸古法黃金珠寶市場的規模約為1573億元,2018-2023年這一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64.6%。而到2028年,古法黃金珠寶市場的規模有望擴容至4214億元,未來幾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雖預計較此前幾年顯著降速,但依然保持在21.8%的相對高位。

在2023年11月,老鋪黃金完成了一輪Pre-IPO融資,這也是老鋪黃金沖擊IPO前在一級市場進行的唯一一輪融資。

黑蟻資本以0.97億元認購老鋪黃金266萬股,占總股本的1.86%;豫園股份(600655.SH)旗下的蘇州逸沒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複興漢興(杭州)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計以1.28億元認購349萬股,占總股本的2.45%。

此輪投後估值達到52.25億元,PE達12.56倍,低于同期萬得黃金珠寶指數18倍之上的滾動市盈率。

此次沖擊港股IPO,老鋪黃金計劃募資用于拓展銷售網絡(包括在中國内地的一線及新一線城市開35家門店以及在海外市場新開12家門店);維持品牌定位和提高品牌忠誠度;提高資訊化水準;加強研發能力;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