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作者:強哥吃貴陽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明朝旅行達人徐霞客就曾沿這條古道到訪過青岩,并在旅行筆記《徐霞客遊記》中記載下“青崖橋”。是時,青岩稱之為青崖,顧名思義,青崖橋就是今天的青岩橋。

有溪自西北峽中出,至此東轉,石梁跨之,是為青崖橋。水從橋下東抵東界山,乃東南注壑去……度橋而南,半裡,入青崖城之北門。其城建立,舊纡而東,今折其東隅而西就尖峰之上,城中頗有瓦樓阛阓街市焉。

——《徐霞客遊記》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對一個吃貨來說,評判一個地方值不值得到此一遊的依據,便是隻有一條——這個地方究竟有沒有值得你留戀或必去吃的美食?

無論是在青岩古鎮,還是在貴陽市區,如果你看到一個如茶壺裝的器皿,冒着騰騰的熱氣,壺蓋位置還放着一個木甄,蒸汽透過白色的糕粑冒了出來,這便是賣糕粑稀飯的地方。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今天在貴陽吃糕粑稀飯,非常推薦到青岩古鎮品嘗,那裡完整的保留了糕粑稀飯的傳統做法。它是青岩為數不多的甜食中的一種,也是一種傳承百年的美食。

去過無數次青岩古鎮,卻一直沒覺得膩過,隔上一兩個月就想去逛吃一圈,到青岩,我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是沖着青岩的“吃”而來的,确實青岩的鹵豬腳、玫瑰糖、雞辣角、糕粑稀飯、豆腐幹一直讓很多到過青岩的人流連忘返,去了還想去。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在青岩古鎮的大街小巷子裡有許多家做糕粑稀飯的,我隻認“謝家百年糕粑”,到青岩我是必吃,味道也有較其他家不具備的清香感和口感。這家名聲在外的謝家百年糕粑在青岩古鎮景區(西門)售票處的斜對面,小小的一個老宅子門面,招牌也不太顯眼,而且店裡有點昏暗,非常的不起眼。如果你稍不留神就容易錯過,我就曾經犯過這種錯誤,完全不是我想像中的那種老字号店。

百年糕粑的傳承人謝老伯一個很實在的人,店内收拾得幹幹淨淨,他也沒有很刻意去經營品牌。店裡都是用瓷碗盛糕粑給客人吃,光憑這一點就比用塑膠碗盛的“高大上”得多。我去的時候,正好遇到店裡有人要打包帶給家裡的老人吃,被謝老伯直接拒絕後說:“帶回去那麼遠,一是味道不好,二是天氣熱被悟到對老人家的腸胃不好。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關于謝家百年糕粑,據謝老伯介紹,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争爆發,從宮廷逃難來到青岩,以做粥為生,最初在北方是被稱為粥,隻是1900後随着時代的演化在貴州青岩才被稱為糕粑稀飯,而這碗糕稀飯至今已有299年。

這對夫婦來到青岩後,就把謀生手藝傳給了謝永剛外公。謝氏外祖父姓車,是青岩街坊鄰裡有名的車麼公,車姓出自滿族,屬于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車氏國語讀音皆作chē。車麼公把手藝傳給了大女兒,也就是謝永剛的母親,人稱老祖,老祖又把手藝傳給小兒子謝永剛。這樣一代代相傳,才有了今天的“百年糕粑”。如今謝老伯用祖傳秘方加上一雙巧手,調出了一碗碗飄香的貴州名小吃,成就了貴陽的一張美食名片之一。

網上有關于其他“謝家百年糕粑”的曆史記載,我反複仔細咨詢過謝老伯,老爺子親口告訴我,那些都不靠譜。至于真假,我也無從考證,至少我個人認為這段糕粑的曆史是真實的,并且傳承到謝老伯這一代。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一張方桌,幾個裝配料的碟盤,一塊糕粑,幾勺藕粉,在謝老伯的手裡,不到兩分鐘,就會成為一碗香甜可口的糕粑稀飯。不要光看這小小的一碗,其實有很多的講究。謝老伯還告訴我,糕粑的制作有幾十種做法,由于年紀大了,目前正在傳承給女兒,因為制作的工藝涉及很多操作手法和經驗,他女兒也才掌握了十幾種做法,并經常向他抱怨為什麼每天的做法都不一樣,至于具體的原因,下面會有一些簡單的介紹。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謝老伯拿起一個青花瓷碗,舀幾勺糯米漿,再把一些打碎原料放進碗裡,邊上的爐火上燒一壺滾水,壺嘴正冒着熱氣,一隻精巧的小木甄放在水壺蓋口的位置,木甄内部有雞蛋大小的圓孔,将一小塊圓圓的類似年糕一樣的東西填進小木甄之中,經過水壺内的熱氣蒸。這樣做是是在加熱糕粑,友善攪拌。随後他迅速的倒出差不多半碗開水,碗在手裡輕輕搖晃幾下,再把熱好的糕粑放進碗裡,再加入玫瑰醬、花生、芝麻、葵花籽、切碎的冬瓜條、等佐料,一碗糕粑稀飯就做成了。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謝老伯還告訴我們,從糕粑壺倒熱水的時候,壺嘴的水要在碗底走半圈,不然藕粉就會是半生的。另外,糕粑稀飯做好了,一碗糕粑稀飯擡在手裡,還來不及嫌燙手,就得迅速把這團糕粑舂溶,再把餡料翻個底朝天,這樣子調出來的糕粑稀飯才均勻,吃起來才細滑。藕粉的濃稠,配上糕粑的清爽香甜,口感細膩松軟,帶淡淡的藕粉和糕粑的清香甜味,還有淡淡的玫瑰香氣,很是美味。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其實,一個如巴掌大的碗裡的糕粑稀飯,目前的糕粑一共用了14種配料,其中除了綠豆、黃豆、碗 豆、藕粉等,看似簡單,其實做法很複雜,要經幾十道工序才完成。謝老伯還說,這祖傳下為的秘方,最初的糕粑的配料是需要上百種,有黨參、天麻、杜仲等進階的食材,制作起來非常的繁瑣,耗工耗時,成本也非常高,而如今糕粑的14種配料隻是目前的精簡版本,目的而是為了讓更多的食客能以低價去享受這碗糕粑。

謝老伯在過去幾十年的鑽研中,總結出一套自己的訣竅:“配料的數量和水分的搭配上,則根據不同氣溫、濕度确定份量,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配制方法。”但這些訣竅,也大都是靠感覺來衡量,沒有絕對的标準。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綠豆隻在春夏季節使用,夏天綠豆多,黃豆,豌豆、玉米面少;秋天季節不用綠豆,黃豆、豌豆、玉米面要多;打糯米和粘米漿水,晴天,糯米少粘米多;陰天,糯米多,粘米少;夏天,要7斤粘米,3斤糯米;冬天要8斤粘米,2斤糯米。

此外,糕粑稀飯還有兩個工具,一個糕粑響錫壺,謝老伯說這個錫壺從清朝末年就開始使用了,但由于曆史的原因于1957便深埋于地下,隻到文革結束後才挖出來使用,一直到1997年才光榮“退休”,但如今依然被他保留着。另外一個就是裝玫瑰汁的青銅壺和取糕粑的頂子,不過這兩樣都在文革時期被砸破掉了,從些便不可複制,甚是可惜。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作為百年糕粑的的傳承人,謝老伯從14歲就開始學習調制糕粑稀飯,這一調就是幾十年,這一碗糕粑稀飯謝家就堅持了119年,造就了糕粑稀飯成為青岩美食的一絕,味道自然也無需要我再多說了,特别敬佩謝老伯,在如今的市場經濟下,做到堅持不開分店不做加盟,堅持守住自己的小店。他還說自己做到2020年,就準備退休了,交由自己的後代去經營。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最後有幾點我需要提示下:

在店内不能抽煙,如果吸煙的朋友要注意了

一、百年糕粑店的建築屬于木質結構,如果煙頭亂丢,特别容易引起火災。

二、由于店内很窄,也比較擁擠,如果有人吸煙,加上店内通風也不是很好,容易對不吸煙的人強制造成吸二手煙。

有些人覺得這個店老闆謝老伯有點作,但我真的覺得這是一種選擇性原則,我喜歡這個有點脾氣的老爺子。

吃完後,請勿久坐聊天

謝家百年糕粑店總共才幾張桌,遇到節假日也需要排隊,再加上店裡狹窄,進進出出非常不友善,再加上店家也屬于小本經營,建議吃完後就開撤。如果要休息,邊上不遠處的小巷子裡有咖啡館可供休息的。

如果您不能吃得太甜,你可以告訴店家,少加糖就可以了。

不能外帶豬腳進店,上面我就已經說過了,店内狹窄空間小,一是味道大,影響到他人。二是如果亂吐到地上,店家打掃起來比較麻煩。

貴陽專屬甜品糕粑稀飯,到青岩古鎮必來一碗

百年糕粑:隻此一家,絕無分店

位址:青岩古鎮西明清街41号